常持聰明智慧心    

 

                                  節錄自:郭明義「彌勒救苦經  下」(尚未出版)

 

常:經常。

持:修持『勤禮拜』。

聰明:耳聰目明,可以活在每一個當下。

智慧心:心中常生智慧。

 

 

常修持『勤禮拜』

    這句經是接續上一句「要想成佛勤禮拜」,所以常持的『持』指的不是持念無字真經,而是修持『勤禮拜』。

    如果能夠每天常修持獻香、叩首,精進、勤快的禮拜,全神貫注、精神抖擻的獻香叩首的話,那麼就能經常保持「耳聰目明」。

    這裡說的『聰明』並不是頭腦很好智商很高,而是「耳聰目明」活在當下,眼前發生的一切看得明白,聽得清楚,不會對一切美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何謂「耳聰目明」?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聰明的,我們不一定有180IQ,但是一定可以耳聰目明。什麼是耳聰目明?

 

    一般人多半時間都是魂不守舍,站在樹下,看不到樹葉掉下來,住在鄉間聽不到鳥叫蟲鳴、聞不到花香,因為心已跑到所操憂的人、事、物上,而完全對眼前當下發生的事沒有感覺。這種「視若未睹、聽若未聞」就是「耳不聰、目不明」。

「耳聰目明」的人,能夠對眼前發生的事或身邊一景一物都觀察入微,甚至有所領悟啟發。我們如果能保持在這種耳聰目明的狀態,就能保持「本心流露」自心常生智慧,智慧,是可以隨機應變、善巧運用,可以渡眾生、可以幫我們度過一切難關的。

 

 

    「智慧」不是一種知識,智慧能生萬法,所以這句「常持聰明智慧心」的斷句應該是:『常持,聰明,智慧心。』白話來說就是:「經常認真專注的修持叩首禮拜,就能夠耳聰目明,心常生智慧。」

 

一見桃花更不疑

 

   以前有位靈雲志勤禪師,修行多年後回到故居,突然看到桃花開而悟道,就寫了一首詩:「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他說:三十年來都在外面尋找寶劍,桃樹已經開花又落葉又再抽枝成長多少次而他以前卻不曾注意過,自從那天終於注意到桃花開,突然了悟,活在當下,看見、聽見、覺知一景一物,即是「道」,即是「本心」他把體悟及詩告訴他的老師溈山靈祐禪師,溈山認可他說:「觸緣得悟者,永不退轉。」這個公案和趙州禪師的另一公案庭前柏樹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原文於註:1

 

    開悟,有很多種,因為觸碰到一些因緣而開悟,而不是從思維、參悟道理而有所悟,這種開悟,永遠不會退轉。

    而所謂「從緣悟達」就是能夠在耳聰目明時,看見、聽見我們身邊的一景一物,不一定是鳥語花香,只要能夠讓自己的心在當下,明白清醒的覺知萬事萬物,就是一種開悟、一種智慧,我們不必刻意去看桃花、看柏樹子,只要念念分明的過每一分鐘。

    一般人,不是常持聰明智慧心,而是常持昏憒心不在焉。人在這裡,心不在這裡,無法耳聰目明。無法自心常生智慧。

 

    只要經常勤於獻香禮佛,就可以維持自己的心耳聰目明、常生智慧。

    如六祖說的︰「自心常生智慧」六祖惠能第一次見五祖弘忍,弘忍大師叫他到廚房做雜務以種福田,六祖回答︰我自心常生智慧,因為只要不離自性,即是智慧,不知道您還要我做什麼雜物來種福田生智慧?…(原文於註2)

 

了了分明

 

一般人以為智慧來自學習經典甚至參禪打坐,即使佛法上要發起智慧也不容易,從持戒進入禪定最後才能生智慧。所謂﹃戒、定、慧﹄但我們祖師開方便法門,只要我們勤禮拜就有機會常持聰明。除了禮拜以外要常去察覺自己有沒有變得耳聰目明能不能隨時隨地了了分明『﹃契神於即物﹄。而不是一天到晚憨神憨神︵台語:傻傻的︶

「常持聰明心」隨時保持耳聰目明,警覺性很高,隨時保持醒覺。一般人平時無時無刻頭腦都是一片渾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六神無主,吃飯時胡思亂想,食不知味;睡覺時也沒停止胡思亂想,惡夢連連;甚至站對面跟他講話,看眼神散亂也知道在胡思亂想;即使坐在這裡聽課還是多少在胡思亂想。叩首都還是胡思亂想。

這就是不聰明,沒有耳聰目明,也就沒有常持聰明,當然也就沒有智慧。無法﹃活在當下﹄。

我們若不修行,無法保持眼前當下看清楚、聽明白。唯有在佛堂,點著佛燈在佛力加持下訓練才能做到。若平時能叩首勤禮拜,日常生活之中都會發現自己耳聰目明,隨時隨地高度醒覺。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一起馬上察覺。東晉粱武帝時代有一位佛學理論家僧肇大師是鳩摩羅什的衣缽傳人,他寫過一篇『肇論有一句精華:『苟能契神於即物,斯不遠而可知矣!』若我們的精神能夠契合當下的萬事萬物,當下的人事物,則真理就離你不遠。“即”就是當下的意思。(原文於注3)

現在很流行一句話『活在當下各位一定聽過,為什麼這句話這麼流行?因為無論從宗教從科學的觀點,都一致認為『活在當下』是最高的精神境界,活在當下就是『契神於即物』也就是『常持聰明智慧心』的實踐。

 

契神於即物、活在當下,說來簡單,但若沒有經過修行,無法達到。去檢視一下那些標榜『活在當下』的成長團體們,幾個人能真正做到活在當下?還是每日活在無盡煩惱當中?所以不要小看我們的佛規禮節、我們的獻香叩首,就是在訓練這個活在當下的功夫。

所以為什麼說:要想成佛勤禮拜,常持聰明智慧心。成佛不是要參禪打坐,要發起智慧沒有那麼容易,要先持戒嚴謹,戒能生定,定能發慧,

但彌勒佛開一個大方便門,要成佛只要勤禮拜,試試看拜完察覺一下自己是不是變聰明了?所謂聰明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頭腦變好,而是耳聰目明。是不是能夠契神於即物,隨時了了分明,而不是一天到晚憨神憨神,魂不附體。

 

    同樣獻香叩首,有人能常生智慧福田無盡,邁向成佛。有人還是災難現前。關鍵就在於誠心精勤唸念分明的叩首或只是虛心假意、懈怠、應付,虛應故事的叩首禮拜。但雖然是虛應故事,只要有禮拜還是有拜有保佑,可以大災化小劫,但是開智慧、成佛還遙不可期。

    一貫道的修持,除了渡人辦道的外功以外,內修功夫主要在三寶修持和獻香叩首,三寶修持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立即契入、深刻體會的,但是獻香叩首,則無論任何人,只要有誠心「勤禮拜」,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得到修持成就。

 

 

1:(原文:靈雲。初在溈山。因見桃花悟道。有偈云。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華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師覽偈。詰其所悟。與之符契。師云。從緣悟達。永無退失。善自護持。  出自:大正新脩大藏經卷四十七〈諸宗部四‧潭州溈山靈祐禪師語錄〉~580~3~

  

註2:(原文︰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

 

註3:原文:故經云。三災彌綸。

而行業湛然。信其言也。何者。果不俱因。因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滅。

果不俱因。因不來今。不滅不來。則不遷之致明矣。復何惑於去留。踟躕於動

靜之間哉。然則乾坤倒覆無謂不靜。洪流滔天無謂其動。苟能契神於即物。斯

不遠而可知矣。(∣肇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道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